重视源头减量,推动清洁生产。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是破题的关键一环,可以借鉴“无废城市”的理念,持续推进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。对生产企业而言,用好清洁生产这把“金钥匙”尤为重要。使用无毒、低毒、无害、低害的原料,采用资源利用率高、产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,并做好危险废物前端分类,将有效减轻后端处置压力。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高耗能、产废量大的企业的监督,依法将其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。对于主动实现减量化的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,树立减排典范。
加大监管力度,创新监管方式。监管部门要做到守土有责、守土尽责,探索运用物联网、定位系统、大数据分析等新手段助力监管,让每一种危险废物都有一个“源代码”,从哪里来到哪里去,都可追溯,实现辖区内危险废物做到底数清、去向明。对于一些规模小、分布散的企业,尤其是非工业源危险废物产生单位,可以利用网格化监管等手段做到全覆盖。此外,危险废物转移、处置等往往涉及多个部门、多个区域,还应逐步建立部门和区域联防联控机制,不断优化转移程序、加大违法犯罪打击力度。
加大宣传力度,做好培训指导。随着我国危险废物管控日益趋紧,新的法规政策不断出台,做好培训宣传工作的紧迫性也日益凸显。一方面,可以通过电视、报纸等传统媒体和微信、微博、短视频等新媒体加强宣传。通过建立监督举报制度,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。同时,提高企业守法意识、普及公民危险废物知识、充分发动群众举报监督的优势。另一方面,可以加大危险废物人才培训力度,持续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和运营管理水平。
引进优势资源,规范市场经营秩序。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属于城市基础设施范畴,医疗废物处置更是具有公益性,需要政府主导、社会参与、市场化运作共同发力。加快建立以政府主导的危险废物集中收运、处置体系,由政府统一管理。吸纳社会优势资源,为一些实力雄厚、技术的企业创造便利条件,不断发展综合利用技术,大力发展循环经济。但同时也需要规范市场经营秩序,合理定价、公平竞争,避免垄断经营,促进行业良性发展。